致 力 成 为 数 智 科 技 与 绿 色 发 展 创 新 引 领 者

碳排放监管正在走来

发表时间:2021-07-27 10:59作者:研究开发中心-腾飞

国内外众多观测事实和研究表明,近一个世纪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从上个世纪 50 年代开始,海平面的上升速度明显加快,超过了过去两千年。1901 到 2010 年间,世界平均海平面上升约19 厘米,冰化的速度也在过去10年间较上世纪 90 年代加快数倍。目前,包括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等在内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已达到过去 80 万年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引发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极端天气增多、原生态系统内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称得上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不仅诱发了气温升高、生态失衡等公共环境问题,还对各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长期内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暖问题,如何控制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高度重视。要很好地应对这一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联合国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在应对温室效应带来的气候变化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1984 年,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联合成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主要职责是评估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信息以及评价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后果。1992年,153个国家和欧共体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第一个国际协议。而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诸如《京都议定书》、《德里宣言》、“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等政策和协议,在促进全球的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国际组织外,世界众多国家也纷纷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本国的最佳发展模式。英国、欧盟、日本、美国、中国等国也先后对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计划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减碳”的热潮。

在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之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2010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能源和资源的大量投入为前提。“富煤、少气、缺油” 的资源现状使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 20 年内无法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中国将会日益突出。《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7 版相关数据表明,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6 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 23%和全球需求增长的 27%:2016 年 CO2 排放量为 91.23 亿吨,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 27.78%,比 2015年碳排放总量下降了 0.7%,远低于 4.2%的十年平均增速水平。

随着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凸出,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持续增长必将会遭受国际社会更多的质疑。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并不属于国际社会要求强制减排的国家,但是中国政府始终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并为此作出努力。如:1998 年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2 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 年正式颁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2009 年向世界作出承诺:2020 年碳排放强度在 2005 年的基础上下降 40%-45%,并将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指出要实施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目标,推动能源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中国计划 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由此可见,如何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费,并为世界保护环境的大业贡献一份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政策当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碳排放监管已经不可避免。


分享到: